从知名制片人方励为了《百鸟朝凤》的惊人一跪,到《路边野餐》的导演毕赣就10天上映期发出感慨“十天,足够在地球上进行一次最远的旅行了”,再到《长江图》片方在收获万票房的时候发出《拉长嗓音,庆祝自己的存在》的长文。年的中国文艺片市场较之年,似乎更显出一丝悲壮。在电影市场明显呈现出疲软状态的年,“情怀牌”似乎远不如“同情牌”更能促使电影观众走进电影院一窥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在面对受众面较小、宣发预算有限、无明星阵容加持的众多难题时,国产文艺片的宣发似乎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本文以《长江图》为案例,对相关宣发数据进行抓取,通过相对系统而精确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我国艺术电影的宣发困境和发展策略。
一、院线力挺难掩曲高和寡的窘境
艺术电影是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赢利为唯一目标的影片;艺术电影的实验性创新及探索,常常会很快为商业电影所采用,继而带动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毫无疑问,《长江图》以其独具特色的视听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自定档以来即被众多媒体和观众视为年电影市场不可多得的艺术电影典范。
《长江图》作为年唯一一部斩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国产电影,是导演杨超历经10年筹备拍摄的精心之作。在电影拍摄、发行、放映实现全面数字化的今天,杨超导演坚持用胶片拍摄自己心目中的“水墨长江”。从9月8日起《长江图》获得卢米埃等多条院线的力挺,取得了点映和上映首日平均5.2%的*金场排片,在艺术电影中实属难得,虽然首周斩获万票房,但随着次周排片遭到严重挤压,最终仅取得万的票房成绩。上映一周即遭遇票房瓶颈,这似乎与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受到的认可和媒体广泛的赞誉颇有些格格不入。无独有偶,在《长江图》之前暑期档上映的《路边野餐》似乎也面临这一窘境,这与前两年看似繁荣的文艺片市场形成巨大的落差。艺术电影在院线市场真正受到瞩目始于《白日焰火》,而紧随其后上映的《山河故人》、《刺客聂隐娘》、《闯入者》等片,更是让中国艺术电影市场一时风光无两。正如论者所言,中国电影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白日焰火》不仅是起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ii]。然而,《长江图》似乎并没有延续《白日焰火》的“银熊”之威,其后更是难掩我国艺术电影的宣发困境。
表1:年艺术电影票房统计(截至年9月20日)
片名
上映日期
票房
(单位:万元)
主要奖项及提名
哪一天我们会飞
/3/10
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最佳新演员(提名)最佳原创电影歌曲(获奖);金马奖-最佳新演员(提名)
箭士柳白猿
/3/11
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最佳动作设计(提名)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我不是王毛
/3/11
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
寻找心中的你
/3/18
54
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
大唐玄奘
/4/29
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