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50对2国产贺岁片为什么赢不了
新民晚报:50对2国产贺岁片为什么赢不了
国产电影
阿凡达
国产片
《大兵小将》海报
元宵一过,热闹了近三个月的“史上最牛贺岁档”终于落下帷幕。在横跨两个年份期间,有约60部中外新片登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创历年之最。然而面对总共30亿元票房收入,绝大多数片商并不开心,因为仅《阿凡达》和《2012》两部好莱坞影片就切走近17亿元的“贺岁蛋糕”,近50部国产片为逾10亿元打得头破血流。
“集体亏损”票房尴尬
贺岁档全国电影放映30亿元的票房,比上年同档期翻了一番。漂亮的数据背后,难掩国产片的尴尬。在总票房中,《阿凡达》占12亿元,《2012》占4亿元,垄断了七成,国产片“集体亏损”,成了引进大片的陪衬。春节期间《阿凡达》依然火爆,虽然放映场次递减,但各地影城还是把最好的时间和最大的厅排给了该片。《阿凡达》之外的半壁江山,共有几十部国产片竞争,《锦衣卫》《大兵小将》《苏乞儿》和《全城热恋》的票房居前,却没有真正的赢家。上海联和院线负责人透露:“众多类型各异、商业性和艺术性不俗的国产片根本没机会展现自己,只有《三枪拍案惊奇》和《喜羊羊与灰太狼2》这两部风格上‘偏怪’的作品赚到了钱,剩下的影片都在亏损线之下。”
制作结构存在断层
贺岁档国产片集体落败,归结起来有偶然性的原因,如灾难片《2012》的热映效应被持续放大,而《阿凡达》则是国际影坛10年一遇的巨作。两部好莱坞影片一前一后的凶猛夹击,成为今年国产片败北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有关专家认为,偶然中也有必然——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明显呈现着两头大、中间窄的“哑铃”格局:这一头由几部豪华巨制把持着几十亿元的票房阵地,另一头上百部投资不足千万的小片挤在一起《乱战》,“哑铃”当中,中等规模的电影集体缺席。偶然到来的“阿凡达”们正是借助华语片市场结构的“断层”,收获了巨额的票房。
题材撞车竞争乏力
今年贺岁档中题材撞车的影片过多,也成为抑制国产片票房的原因之一。“恶搞喜剧”“古装武侠”“低龄动画”基本构成了今年贺岁档电影的主生态,50多部华语片玩“三国演义”,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影评人Jimmy指出,在贺岁档票房10强榜上有名的,有三分之一都不是赢家,华丽的票房背后,只有投资人知道产出比的底细。倒是类似《午夜出租车》这样的袖珍小片,由于巧妙地进入了圣诞档,借助“惊悚片”的另类题材类型,成功入账逾千万元票房。“题材问题不解决,人才、资金乃至观众的欣赏口味将不可避免地恶性循环下去。”
内耗严重呼吁保护
对于两部好莱坞大片垄断票房,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表示非常痛心:“自1997年开始,内地电影市场提出了贺岁档的概念,但是今年我们却把精心培育起来的市场拱手相让,两部引进大片反客为主,这是不正常的。当然我们不能责怪《阿凡达》和《2012》的成功,我只是希望能通过一定的保护措施,让国产片能与进口片在这个*金档期里达到共赢、多赢。”他认为,因为有了这两部大片的夹击,众多国产电影无法充分放映,内耗严重。“这不是说要为国产片屏蔽一切障碍,而是要对市场进行更合理的安排,比如可以将《2012》提前到10月份上映,将《阿凡达》推到春节档后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