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开幕论坛“致敬百年光影,从历史到未来(厦门发布)”顺利举行。会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
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在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当下,如何促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是整个电影产业的使命与命题。
投融资机制是产业发展的血管,为产业提供新陈代谢的机能。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通过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融资发展情况,旨在为行业内外的从业者、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分析参考。
本期报告分为“电影私募股权市场”,“电影上市公司分析”,“电影项目投资分析”以及“电影激励政策和产业效果”四个部分,分别考察了疫情后(年至报告截止期)的电影产业投融资情况,并与此前数据进行比对,全面描绘新时期下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融资发展情况。
01
电影私募股权市场
从私募股权市场来看,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年10月共发生起电影产业私募融资事件,其中囊括了家参与私募股权融资的电影企业和家投资方。从绝对数字看,近年来面临产业自我整理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在疫情影响下无论融资数量还是金额等各方面数据都有所下降。年全年电影私募股权融资数量达到50起,高于年的40起,但是明显低于疫情前一年年的91起。截至年10月底,本年度电影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数量暂时为28起,是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并且年度大部分私募股权融资事件未披露金额。
尽管如此,报告也从投资赛道类型以及投资主体的丰富程度上看到了新的发展动能。内容制作依然是接受投资最集中的赛道,这也是电影产业作为内容产业的特性所决定的。与此同时,年和年截至10月,连续两年技术类企业融资数量都占总数量21%左右,数量和占比均高于年技术类企业的融资事件。这延续了研究团队近年来对于相关赛道分布的观察,自年起技术类企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电影融资赛道,而电影产业的技术化创新也在为行业提升和业态革新酝酿着动能。
最后,从经常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来看,电影产业依旧具有投资潜力。公开资料中,自有记录以来共有家投资方参与投资家电影企业。从投资数量分布上,投资5家及以上企业的共有15家投资方,累计投资家企业。这15家投资方在年到年10月间,共有10家参与了电影企业私募股权的投资。这些头部投资方的持续投资行为,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电影产业依然具有潜力。
02
电影上市公司分析
公开市场接受着更广泛的市场检验,并能展开更丰富的融资活动。在本报告期内,中国电影产业上市公司在全球经济和产业的复杂大环境下,面临波动和挑战,但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上市公司善于利用各种成熟金融工具为自身业务和战略的发展提供广泛来源的资金支持,体现了公开市场对于产业融资的重要性。报告期内,上市公司积极使用定向增发、发行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融资等多种手段开展融资,支持企业发展。
疫情的冲击,也为行业整合带来了意外机遇。近两年来,主要影视公司的并购案例已完成的有22例,其中过半数交易金额逾亿元。其中,既包含产业链条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也包含了国资企业与民营影视公司的整合。可以看出,头部影视公司正在从垂直和横向多维度开展,扩充业务模式,持续探索转型。
03
电影项目投资分析
伴随着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变化,以及政策导向的指引,国产电影在多种投资主体的基本格局之上进行着进一步优化。在本报告统计期内(项目上映日期自年1月1日至年10月7日,影片总票房截止为年10月31日),票房超过一千万的电影项目总共有部,共计家企业参与了主出品投资。整体上看,优质的电影企业头部优势在不断扩大。
从企业所有制属性来看,年有43家国有企业参与出品,为年18家的2.4倍;占比也从年的14%上升到17%。在出品影片数方面,国有企业年主出品影片40部,为年11部的3.6倍,占比也从年的32%上升到45%。国有电影企业产业链覆盖面广、内容优质,有助于为行业营造良好氛围,发挥领军作用,促进影视及相关产业复苏。
从企业上市状态看,由上市企业主出品的影片在、年都超过50%。在出品影片票房方面,年上市企业主出品的影片取得78%的票房。虽然经历了行业整顿和疫情压力,上市企业仍然具有绝对的投资力度和资本优势。
最后,具有互联网属性的公司在总票房贡献方面也十分亮眼,依靠其流量、资金和数据优势,成为了电影行业的加速器。由于其线上业务领域较完整,疫情期间受院线停摆的影响有限,加上逐年来对优质内容的制作和参与,使得互联网公司展现出了多元融合的弹性和应对不确定性的潜力。
04
电影激励政策和产业效果
在企业和项目投融资之外,本次报告第一次考察了区域性的电影产业发展情况,探讨电影激励政策和产业发展的关系。考察的数据包括了年至年期间的重点城市电影获备案的单位数量,头部影片出品方所在地,以及私募融资企业所在地。
数据表示,一方面,传统上北京和长三角地区影视产业基础雄厚,优势依然明显,大湾区产业协同和整合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一些政策导向明确的区域,如厦门、青岛、成都、海口等,在政策激励下也在各项指标上取得了明显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各地产业表现和产业政策在短期内可以获得效果匹配,但是报告也建议,产业聚集以及良性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产业政策需要有长远规划,政策的长远效果值得进一步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