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即将悄悄溜走,观众们一年到头从综艺里获得的快乐和思考要有个句号的总结了,回看这一年的节目,国产综艺创意在不断爆发,质量在飞速提升,品位和质感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虽然综艺难以和艺术挂钩,但这不妨碍国内综艺团队创作出有魅力有水平,值得为之“浪费时间”的节目。
不少综艺不再局限于表演的好笑,不再困惑于到底要不要照着剧本演,更不再刻意制造深度,而是心态更开放自由,更放得下包袱,更尊重观众,该肤浅就肤浅,真好笑就是真好笑,不好笑也不用圆场,而该讨论就认真讨论,尽量不回避当下的话题。某种程度上说,部分综艺甚至是超越了影视剧的可看性,应该成为休闲时间屏幕里的首选。
如果要找出一些词形容今年的综艺世界,或许可以是“多元”和“自由”。
语言节目各放光彩,好笑是生活刚需
不知是疫情的压抑,还是喜剧轮回到了观众的需求点,回顾今年的综艺,“好笑”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过去唱歌节目在朋友圈讨论热度有多高,如今,脱口秀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线下麦到去年破釜沉舟的残酷竞技制度,脱口秀逐渐成为都市年轻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调味剂。实际上,去年的《脱口秀大会》已经将杨笠、张博洋、杨蒙恩等人带出圈,上了热搜,进入了主流观众视野,但令人惊喜的是,今年的第四季并没有局限于在已经红了的话题、演员身上,仍旧在追求新,追求突破。
《脱口秀大会4》海报一是新演员来自更多行业,也有更多新形式,继而有了更多新话题。比如一出场就自带好笑buff的徐志胜,比如文本有文学性的鸟鸟,比如以漫才形式打入决赛的肉食动物……这些人都在逐步给观众拓展脱口秀的边缘。二是在更加残酷和追新的要求上,杨笠、程璐、庞博、呼兰、周奇墨、豆豆等老演员也不得不开始卷自己,突破原有的风格、话题类型。无论成功与否,他们都得卷起来,因为一旦懒惰,下场可能就像王建国一样,尊重他的人很多,但不会给他投票了。对脱口秀演员来说,这种求新的速度和效率追求并不友好,毕竟段子需要生活的沉淀,但观众确实是受益者。
另外,跟着节目一起做的《脱口秀小会》也很值得一看,可以通过脱口秀演员们线下的开会真实情况一窥脱口秀的背后生产方式,了解脱口秀的写作过程。
今年脱颖而出的新人徐志胜《脱口秀大会》的火爆,意味着《吐槽大会》的失宠。明星们的段子来自才华横溢的脱口秀编剧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明星们的表演一旦放不开,还可能大大削弱文本原来的效果。另一方面,明星们大多数放不下包袱,负面话题越收越紧,最后变成了隔靴搔痒。李诞绞尽脑汁对第五季做了改版,变成斗地主式的对打赛制,但无论形式如何,都仍然解决不了以上两个本质问题。明年如何,就要看李诞是否有当年改版《脱口秀大会》破釜沉舟的决心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海报李诞这边开花,马东那边也在追着绽放。放下《乐队的夏天》搞出来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可谓是年底社畜们一道可口的疗愈良药。节目只秉承一个宗旨,好笑。我们不缺喜剧节目,但缺的是真正在生产笑声的节目,紧抓这个原则,《一年一度喜剧大会》抛弃了过去小品必须升华(催泪)收尾,必须有意义,必须有深度等一系列束缚,通过严格筛选,选择了sketch、漫才、默剧、剧场表演等多种不同样式的作品送给观众。这些作品的考量维度不一定是有意义深度,但这不代表就简单。通过对编剧们的采访和背后排练片段都能看出,尽管这档节目没有对作品给出什么宏观的,高级的要求,但让人真笑,是最难的要求。这需要编剧和演员们精细得打磨文本和表演,还要富有想象力,才能在舞台上精准挠到当代年轻观众的痒痒点。节目至今为止呈现了许多经典作品,如《时间都去哪儿了》《先生请出山》《这个杀手不大冷》《父亲的葬礼》《反诈银行》《一出不好戏》《梦幻丽莎发廊》……别的不保证,但点开就能收获一整个大爆笑。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这个杀手不大冷》剧照在语言类综艺节目大放异彩的今年,重新回归的《圆桌派》也值得一看。纵观几期话题,虽然请来的嘉宾输出不够稳定,但胜在话题度够新够精,社恐、吃、PUA、边界感、凡尔赛,甚至有基因科技这样只有一部分年轻人在